
A股、港股突然异动!发生了什么?


今日早盘,市场突变!
9月23日,A股和港股兑现情绪逐渐增强。创业板指冲高回落,一度翻绿,盘初一度涨近1.6%;上证指数一度跌破3800点,万得指数跌逾3%。盘面上,一度仅有不足500只股票上涨。港股恒生科技一度下跌超2%。
那么,究竟发生了什么?分析人士认为,长假临近,杠杆资金可能有避险需求,通常会出现一波平仓。这一点也可以从盘面上一些热门个股冲高回落看出端倪。另一方面,最近美日欧等主要市场走势偏强,也可能会吸引一部分资金回流。再加上这些市场在国庆期间仍有开市,不排除一些资金提前做计划。
两地市场皆调整
今日早盘,市场突然调整。在早盘小幅冲高试盘之后,A股兑现筹码突然增多,市场开始反复杀跌。在10点30分左右,沪指、深成指均跌超1%,创业板指跌0.66%,酒店旅游、房地产、医药医疗、软件服务等方向跌幅居前,沪深北三市下跌个股近5000只。热门板块集体下跌,、房地产、、等全线大幅下挫。
相反,被市场视为“老登”的A股板块持续走强,涨近5%,、、涨超3%,、、等跟涨。
港股市场,跌幅也加大。香港恒生指数跌幅扩大至1%。恒生科技指数跌超2%,跌超7%,跌超6%,、跌超4%。、中资券商、、稳定币等全线走弱。
那么,究竟发生了什么,令到市场早盘出现下跌行情?分析人士认为,长假前正常都会有兑现行情,特别是杠杆资金,都要对不确定性进行一些回避。目前,融资余额已达2.4万亿元规模。虽然,与流通市值的比值并不算高,但其整体规模的确也比较大。若有风险因子触发,也会有冲击。因此,这也是资金的正常需求。
另一方面,最近美股、日股持续新高,再加上巴菲特持续加仓日本资产,资金流可能会有一些跷跷板效应发生。而且,国庆长假期间,A股休市,为了“不耽误赚钱”,有一些外资可能会提前做一些规划,进而选择套现离场。
而且,近期人民币汇率也在7.1上方稳住,美元指数亦在97附近筑底。多位美联储官员昨晚释放“鹰派”信号,美国亚特兰大联储主席博斯蒂克表示,目前没有太多理由进一步降息,预计2025年仅会降息一次。美国圣路易斯联储主席穆萨莱姆也对进一步降息表示怀疑。
是否还有后劲?
其实,A股行盘至此,虽然指数较强,但大部分股票已经走弱。截至昨天,走多头格局的股票数量已经下降至不足1100只。所以,9月以来的赚钱效应应该也是下降的,指数调整应该也是对上述格局的一种反应。
不过,全市场的风险偏好可能也未真正下降。今天,中国3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一度跌0.6%,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跌0.23%。中国3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002收益率一度上行1.7bp至2.10%,10年期国债活跃券250011收益率上行1.5bp至1.8025%。分析人士认为,国庆之后的市场可能仍有一段可以期待的时间窗口。
今年以来的脉络:一季度港股领先、二季度美股跑赢、三季度先A股后港股。三个市场间,既有“跷跷板”效应,也有映射联动(如AI 算力)。接下来,空间多少,后劲来自哪?哪些行业更具价值?
认为,中国市场目前面临的组合是:1)国内基本面加速转弱、2)宏观流动性或迎来拐点,3)海外流动性改善但预期先行,微观流动性仍活跃,4)情绪和技术指标较极致。因此,整体市场或高位震荡,仍以结构为主,但难免会因轮动切换导致波动。当前AI相关硬件和应用预期仍较强。从拥挤度看,1)电商较高,互联网仍偏低;2)已回落,但还不算很低;3)新消费在相对低位徘徊;4)银行和已处于一年以来低位。策略上的选择是“短期可能输时间、但长期不输空间”的方向。相反,长期正确的方向,如果拥挤度过高,也不妨适度获利,可以有更好的持仓体验,如3月底的互联网和当前的电商。
从三地市场的为出发点,今年以来美股虽然估值偏高会面临扰动,但表现主要依托盈利,而A股港股的上涨则更多是估值主导,计入了较多流动性和对未来的预期,需要基本面来填补。两者的共通之处,则在于AI结构的联动和映射。
牟一凌认为,中国盈利基本面回升的牛市行情可能正在孕育。目前,降息后正在开启新的场景转换,两类机会可以关注:一方面是流动性压制解除后,6-8月滞涨的港股或有补涨行情;另一方面,成长投资会逐步从科技驱动走向出海。
(文章来源:券商中国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