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海联金汇4月22日涨停背后的三大核心逻辑


海联金汇4月22日涨停背后的三大核心逻辑
4月22日,海联金汇(002537)以涨停板强势开盘,报7.40元/股,创近6个月新高,市值单日暴增超8亿元。此次涨停是多重核心逻辑共振的结果,既受益于政策红利释放,也源于公司战略转型的突破性进展。
一、跨境支付政策红利集中释放
4月22日,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》,明确提出优化外汇业务流程、拓展自由贸易账户功能、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(CIPS)全球覆盖等举措。作为国内跨境支付领域的重要参与者,海联金汇拥有“跨境人民币支付许可”及“香港金钱服务经营者牌照(MSO)”,其第三方支付业务已接入亚马逊、Wish等海外电商平台,为国内跨境电商卖家提供资金结汇服务。政策利好直接激活了市场对其跨境支付业务增长的预期,成为涨停的核心催化剂。
二、汽车零部件业务强势复苏
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扣非净利润达2亿元,同比增长显著,主要得益于汽车零部件业务订单增长。其自主研发的“仪表板横梁”产品市场占有率约20%,覆盖比亚迪、长城、特斯拉等主流车企。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持续高景气,公司通过绑定头部客户实现业务放量,2025年一季度财报显示扣非净利润同比增幅进一步扩大,验证了业绩拐点的到来。
三、资金博弈与技术面共振
4月22日龙虎榜显示,主力资金净流入达6749万元,超大单占比超50%,连续两日净流入趋势明确。技术层面,股价突破长达5个月的横盘整理区间,均线系统形成金叉,且站稳7.40元关键压力位,量价配合显示资金做多意愿强烈。此外,公司市盈率493.79虽处高位,但市净率2.14处于行业合理区间,估值修复空间仍存。
结语
此次涨停标志着海联金汇从“传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”向“智能制造+跨境支付双轮驱动”战略转型的成功落地。随着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与业绩改善,公司有望在跨境支付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两大赛道持续发力,后续表现值得期待。